健康知识|血管炎怎么治疗,血管炎怎样才算治愈了( 二 )


结节性红斑的饮食疗法中 , 常见中药方:
加味利湿化瘀饮
【验方/偏方类别】偏方 属皮肤科
【组方】当归9克 , 丹参9克 , 土贝母9克 , 白芍9克 , 赤芍9克 , 元参12克 , 夏枯草9克 , 紫草9克 , 生地12克 , 白术9克 , 黄柏9克 , 牛膝9克 , 茜草9克 。
【制作方法】用水煎服即可 。
【用法】每日一剂 , 日服二次 。
【功效】清热利湿 , 活血化瘀 , 佐以养阴 。
【来源】赵炳南中医师经验方 。
结节性红斑的食疗,结节性红斑的饮食疗法
静脉血管炎怎么治 , 可以吃什么药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 。 多数病因不明 , 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 。 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有:①多系统损害;②活动性肾小球肾炎;③缺血性或瘀血性症状和体征 , 特别见于年轻人;④隆起性癜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⑤多发性单神经炎及不明原因的发热 。
组织活检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 其他检查有血管造影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 。
(2)治疗
包括:①去除病因 , 消除过敏原;②治疗基础疾病 , 如结缔组织病、肿瘤;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 , 常用抗组胺类药 , 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 , 苯茚胺75毫克/天 , 分3次服 , 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 , 每天2-3次 , 布洛芬0.4克 , 每天2次;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 , 或加用环磷酰胺;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 , 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 , 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 , 每天3次 , 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 , 每天3次口服 。
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 , 本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毒热炽盛:多因毒热之邪内盛 , 迫血妄行 , 外溢于肌肤 , 而致经络阻塞 , 气血凝滞而成 , 甚则腐败血肉 , 而见溃疡等症 。
2、气血两虚:多因病久气血耗伤 , 肌肤失养所致 。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II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 。 感染、药物、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体内都可产生免疫复合物 , 引起补体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破坏 , 导致组织坏死而引起本病 。
临床表现
⒈皮损特点:皮肤损害为多形性 , 包括红斑、丘疹、斑丘疹、风团、紫癜、瘀斑、血疱、浅表的小结节、溃疡等损害 , 其特征表现是高起性紫癜性斑丘疹 , 鲜红色至紫红色 , 压之不褪色 。 紫癜及紫癜性斑丘疹上可发生血疱、坏死及溃疡 。 有的发展为结节性损害 。 皮疹吸收后遗留色素沉着 , 或有萎缩性疤痕 , 可有局部瘙痒和疼痛 。 可累及粘膜 , 发生鼻衄、咳血、便血等 。 还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疲乏等症状 。
⒉好发部位:好发于小腿、踝部及上肢等处 , 多对称 。 亦可泛发 。 部分患者可继发内脏损害 , 称反应性-系统性血管炎 。
⒊病程慢性 , 可急性发作 , 单个皮疹持续2~4周 , 常反复发作使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 。
中医治疗

毒热炽盛证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 方药: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30g、瓜篓根15g , 茜草根15g , 紫菜根15g , 板蓝根30g , 连翘15g , 赤芍15g , 丹参15g , 生甘草6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2~3次服 。

气血两虚证 治宜气血两补 。 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0g , 川芎5g , 白芍6g , 熟地15g , 人参3g , 白术10g , 茯苓8g , 炙甘草5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2~3次服 。
西医治疗

抗生素 , 适用于有明显感染时 。

口服维生素C、复方路丁、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及氨苯砜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