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 | 胶东花饽饽:面团“七十二变”“老传统”焕发新气象

本文转自:烟台广播电视台
“把面团揉成燕子的形状, 然后剪出燕尾和燕嘴……”采访人员来到林荣涛的花饽饽工作室时, 他正在通过网络直播教授网友花饽饽的制作技巧 。
“蒸‘燕子’寓意着迎接春天, 祈盼一家人和谐安康 。 ”林荣涛边讲着花饽饽的习俗边制作, 不一会儿一只饱含春日气息的“小燕子”就出现在他手中 。
山东手造 | 胶东花饽饽:面团“七十二变”“老传统”焕发新气象
作为胶东地区节庆必不可少的民俗食品, 花饽饽一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林荣涛花饽饽工作室中摆放着上百种造型的花饽饽, “‘喜鹊登梅’‘松鹤延年’‘年年有余’, 威海人习惯在不同的节庆日子使用不同造型和寓意的花饽饽来祈福, 讨个好彩头 。 ”林荣涛指着造型各异的花饽饽向采访人员介绍道 。
“花饽饽好看, 更好吃!”林荣涛笑着告诉采访人员, 能历经数百年传承, 花饽饽依靠的不仅是精美的造型, 还有其独特的口感 。 为达到最佳口感, 花饽饽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控, 从和面、发酵、成型, 到蒸、晾透, 步步有讲究、处处是“规矩” 。 “用手触摸面团顶部感觉有黏性却不粘手, 离开时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 ”林荣涛向采访人员讲述花饽饽好吃的“门道”, “颜色的调配更是一门学问, 面团中绿色是菠菜汁染成, 紫色是紫薯, 橙色是胡萝卜……不同水果、蔬菜汁为花饽饽着色, 既美观又健康 。 ”
【山东手造 | 胶东花饽饽:面团“七十二变”“老传统”焕发新气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 林荣涛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做花饽饽, 现在他的儿子林鹏也成为一名花饽饽设计师 。 “老手艺就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另一方面老传统也需要创新, 与时俱进 。 ”林荣涛注册了短视频平台账号“老林花样饽饽”, 运营三年来, 发布花饽饽教学视频五百余个, 收获粉丝近2万人 。 “希望通过网络, 让花饽饽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 让更多人爱上花饽饽 。 ”
随着花饽饽在线上走红, 花饽饽的销量也持续上升 。 林荣涛紧跟市场需求, 为花饽饽融入更多巧思:枣饽饽推出“迷你版”, “十二生肖”融入卡通元素, 设计心形“告白饽饽”……插上创意的翅膀, 传统“花饽饽”变身市场“香饽饽” 。
林荣涛的花饽饽工作室带动了周边50多名村民就业, “从前花饽饽自家蒸自家吃, 现在成立了工作室, 花饽饽销往全国各地 。 她们凭借自己的手艺让腰包鼓了起来 。 ”林荣涛说这些的时候满脸自豪 。
随着林荣涛花饽饽的名气不断扩大, 前来学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 “全国各地都有, 只要用心学, 肯吃苦, 我就一定认真教 。 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我很开心, 看着她们能靠这门手艺过上好日子我更开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