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练功会出偏发生原因 范畴广泛 常练祛病益寿

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 , 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 , 只要以内功为基础 , 都属气功的范围 。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 , 前者也叫外功 , 后者也叫内功 。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 , 静极才能生动 , 所谓“内练精气神 , 外练筋骨皮” , 精气神充足了 , 筋骨才能强壮 。 静功并非静止 , 而是“外静内动” , 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 。 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 , 非不动也 。 ”静以养神 , 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 , 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 。 无论静功还是动功 , 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 , 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 , 动静兼练 , “三调”结合 , 于是阴阳调和 , 祛病延年 。 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 , 所以长生” 。 由上可知 , 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 , 都有一定的联系 。 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 , 加强自身稳定机制 , 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


人们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 , 会不断地出现一些练功效应 , 这些效应中 , 很多是正常效应 , 但有时也可出现异常效应 。 一些异常效应持续时间较短 , 经过适当调整后会很快消失 。 也有一些异常效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 持续存在 , 逐渐引起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 , 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

我们将这种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 , 叫做练功出偏 。 古人将它称为“着相”、“走火入魔”等 。 常见的气功出偏中 , 最多见的是各种感觉障碍 , 如周身气串感、气冲头部感、胸闷憋气感等;此外 , 还可出现各种外动不已的现象;而学练气功后出现精神异样改变 , 有时也可见到 。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练气功获得了良好效益 , 而有的人却会出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练气功的过程来分析 。 学练气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练功人学习有关气功理论和方法 , 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具体练功实践 , 将这种练功行为变成条件反射逐步深化固定下来的过程 。 由此可见 , 对有关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 , 以及练功方法得当与否 , 均可决定学练气功时是否出偏 , 当然 , 还与练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体质有关 。
1、功理本身错误引起出偏 , 例如有的功法创编者在功理方面宣传:“生命在于运动 , 一动百病皆消 , 越动越好”、“真气的力量是很强的 , 一旦发动起来 , 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 从而造成不少人练功时一味追求所谓“自发运动” , 出现大动不已的现象 。
2、功理正确 , 但学功人学练气功时理解错误 , 或教功人水平低 , 不能正确表达 , 教错了方法 , 均可引起练功出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