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新农人探索“稻渔共生” 螃蟹小龙虾游出共富路

本文转自:北青网
浙江衢州新农人探索“稻渔共生” 螃蟹小龙虾游出共富路
吴慧和他的稻田蟹 。 汪晨云摄
中新网衢州5月1日电(张斌 傅飞扬 陈明明)每天清晨,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静岩村的稻田虾蟹综合种养区里, 种养技术员都会拿着装有小龙虾的养殖笼, 穿梭在田间 。
已创办两家农业公司的吴慧是该种养区负责人, 因为“稻渔共生”种养模式的成功, 他在当地小有名气 。
【浙江衢州新农人探索“稻渔共生” 螃蟹小龙虾游出共富路】所谓“稻渔共生”, “稻”是水稻, “渔”是螃蟹和小龙虾 。 虾、蟹为稻田除草、松土, 稻田为虾、蟹提供食物, 三者在田里共生互促 。
“我在杭州干了10年的水产生意, 但在稻田里养螃蟹, 一开始我也没底 。 ”吴慧说, 2015年他回到衢州创业, 尝试流转了30亩土地 。 传统种植业效益低, 农民积极性不高 。 看到他在田里养起螃蟹, 农民们最初并不看好 。
浙江衢州新农人探索“稻渔共生” 螃蟹小龙虾游出共富路
游客们在吴慧举办的研学活动中割水稻 。 汪晨云 摄
为了让“稻渔共生”种养模式取得成功, 吴慧没少“折腾” 。 第一年, 他从江苏聘请了技术员, 稻田养蟹初获成功, 给了他做下去的信心 。 随后, 他又引进小龙虾, 探索“水稻+螃蟹+小龙虾”共生种养模式 。
“共生”有个彼此适应的问题, 为此, 他向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李南羿求教 。 “在专家指导下, 我们试了4个水稻品种, 找到了最适合的‘甬优5550’作为‘稻渔共生’的稻种 。 ”吴慧说 。
据了解, 吴慧是柯城区政协常委, 也是该区姜家山乡乡贤 。 因此, 他时常在当地“乡村振兴讲堂”讲课, 希望能带动村民尝试现代农业种养技术, 实现增收致富 。
听了吴慧的课后, 当地不少村民“坐不住”了, 柯城区华墅乡的吾建义就是其中一位 。 目前, 他已流转了近八十亩土地, 开始复制“稻渔共生”种养模式 。
“稻渔共生”出名后, 柯城区、龙游县、开化县、常山县, 甚至衢州市域外都有人赶来学习 。 据悉, 吴慧已经带出十多名“学生” 。 除了提供技术支持, 吴慧还为他们提供虾苗、蟹苗 。 等虾、蟹长大后, 他又依托自己多年经营的销售渠道, 包回收、包销售,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
“几年来, 我们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稻渔共生’种养模式已经成熟 。 ”吴慧介绍说, “稻渔共生”下的一亩田地有三份产出 。 以收入来看, 螃蟹有5000多元(人民币, 下同), 小龙虾有4000多元, 水稻有1000多元, 总共有10000元左右, 而且产品绿色、生态、环保 。
近两年, “农旅融合”发展火热, 吴慧借机推出了研学活动 。 割水稻、捉螃蟹、钓龙虾、扎稻草人……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 当地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 。 “一年有近八千人来玩 。 ”吴慧说, 游客的增加带动了用工需求, 附近村里有十几个人来帮忙 。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在石梁镇读书学习, 位于该镇的麻蓬村是“金庸武侠文化特色村” 。 近日, 吴慧“相中”了麻蓬村 。 他打算在当地推广“稻渔共生”种养模式, 同时接手该村的文旅业态运营 。 据悉, “稻渔共生”能为这个传统的“武术村”带来流转土地每年每亩1000元的收入, 还可带动当地一百多人就业 。
“虽然辛苦, 但我很快乐 。 ”吴慧说, 早上六点跑到养殖基地, 先看看小龙虾的生长情况, 再指导一下养殖学徒, 这是他每天的幸福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