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种北五味子播种育苗


1采种
7月下旬以后即可进入人工栽培园地选种 。 选种标准是把穗长8cm以上、平均粒重0.5g以上、浆果着色早的结果树确定为采种树 。 9月中、下旬采收果实 , 堆沤几天 , 然后水选 , 漂除瘪粒 , 搓去果皮果肉 , 洗净后置于阴凉处阴干备用 。

【播种】种北五味子播种育苗

文章插图

按季节的不同 , 北五味子播种育苗分秋播和春播两种方式 。 秋播是指把当年采收到的种子直接播入圃地 , 而翌春播种所用种子 , 则必须采用层积催芽处理 。
【【播种】种北五味子播种育苗】2层积催芽处理
12月中下旬~1月上中旬 , 先用清水浸泡种子2~3d , 每天换水1次 。 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新鲜洁净细河沙混合起来 , 放室外自然条件下保温层积处理 。 沙子湿度以用手握紧成团而不滴水 , 松手不散为宜 , 通常为饱和含水量的40%~50% 。 北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时间为80~90d 。 播种前半个月左右 , 把种子从层积湿沙中筛出 , 用凉水浸泡3~4d , 每天换水1次 。 待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裂嘴率达30%左右时 , 即可播种 。
若在层积前用250ml/l(ppm)赤霉素溶液或1%的硫酸铜水溶液浸种24h , 可使层积时间缩短1/3左右 。
3苗圃地的选择
为了培育优良的北五味子苗木 , 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良好 , 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 , 也可选用老参地 。 育苗以床作为佳 , 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 。 低洼易涝、雨水多的苗圃地 , 应在前一年土壤结冻前进行翻耕、耙细 , 翻耕深度25~30cm 。 结合秋翻施入基肥 , 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0~15kg , 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 , 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 不论何种苗床 , 皆要有厚度不少于15cm的疏松土层床土 。
4播种及播后管理
①露地直播 。 可实行春播(5月上旬)和秋播(土壤结冻前) 。 播种前作宽1.2m、长10m的低畦 。 播种采用条播法 , 即在畦面上按15~18cm的行距 , 开深2~3cm的浅沟 , 踩底格子 。 每畦撒播种子100~120g , 亩用种5kg 。 播后覆2cm厚细土 , 用木磙镇压 , 浇透水 , 再在床面上覆盖一层草帘 , 以保持土壤湿度 。 种子播后20~30d即可出苗 , 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 , 分批撤掉草帘 , 搭设简易遮荫棚 , 让透光率保持在30%~40%以下 , 幼苗长至5~6cm高时撤除遮荫 。 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间苗 , 株距3~5cm 。 因北五味子幼苗顶芽对某些除草剂特别敏感 , 故除草应以人工为主 。 当年生苗高长量一般在10~15cm , 高度不足10cm者应当覆土越冬 , 再培育1a用于建园 。
②保护地育苗 。 4月初扣塑料大棚 , 制作纸袋营养钵 , 规格为6×6×10cm或7×7×10cm 。 营养土的配比为 , 细河沙与腐殖土比例为1┱3 , 并按5%的比例加放腐熟农家肥(猪粪)及0.3%的磷酸二铵(研成粉末) 。 播种前给钵底层的营养土浇透水 , 每个纸钵内播种2粒 , 覆土厚1.0~1.5cm 。 播种时底土及覆土均应拌入适量多菌灵 。 播种后结合浇水 , 喷施800~1000倍代森铵 。 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 一般2~3d浇水1次 , 小苗出齐后遮荫20d左右 , 当温度在30℃以上时要注意通风降温 。
③幼苗移栽及圃地管理 。 6月中下旬 , 幼苗带土坨移入苗圃 。 栽苗前的苗圃地要充分做好翻耙、打垄等准备工作 。 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沟 , 深沟15cm , 施入底肥(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400~500kg) 。 纸钵苗按株距10~15cm摆放沟中 , 用细土填平 , 浇透水 , 最后封垄 。 苗期追肥2次 , 第1次在拆除遮荫棚时进行 , 在幼苗行间开沟 , 每个苗床施硝酸铵200~250g , 硫酸钾50~60g;第2次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 , 每个苗床施磷酸二铵300~400g , 硫酸钾60~80g 。 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 以利幼苗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