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怎样高产栽培猪苓


猪苓, 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 。 以菌核作药用, 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 。 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 。 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 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

【栽培】怎样高产栽培猪苓

文章插图

形态特征 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 菌核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 有的呈姜状, 稍扁, 表面凹凸不平, 棕黑色或黑褐色, 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 半木质化, 较轻 。 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 常多数合生, 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 形成一丛菌盖, 伞形或伞状半圆形, 直径达15厘米以上 。 菌盖肉质, 干后硬而脆, 圆形, 宽1~3厘米, 中部脐状, 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 。 菌肉薄, 白色, 菌管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 。 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
一、生长习性 猪苓生长发育需要密环菌提供养料 。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 。 土壤含水量以12~30%为宜 。 pH值以4.5~5.8为佳 。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富含有机质的砂质黄壤土为佳 。
二、培养密环菌材和菌床
1、母种制作
原料配方:马铃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 制作时, 先将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 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 煮沸半小时, 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 。 然后将琼脂放入滤液中溶化 。 再加糖搅拌均匀 。 并将水补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体培养基 。 将液体培养基用漏斗趁热分装入试管, 装量为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 上面用双层牛皮纸包扎后, 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 。 灭菌后, 取出带培养基的试管趁热斜放, 冷却凝固成斜面培养基, 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密环菌组织或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 经过培养即成密环菌母钟 。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麦糠20%、木屑29%、石膏粉1% 。 将上述配料加水适量, 调拌均匀后, 装入菌种瓶内 。 料中心打透气孔, 用棉赛将瓶口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 。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并置于22~26℃室温下培养17天左右, 菌丝布满培养料时, 即得原种 。
3、栽培种制作
【【栽培】怎样高产栽培猪苓】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0%、马铃薯汁液20% 。 制作时, 先将木屑装入三角瓶内, 每500毫升瓶装10克, 然后将马铃薯汁加入瓶内, 使木屑湿透, 再继续加至液面高出木屑0.5厘米为准 。 再将母指粗的栎类树枝, 截成6~7厘米长的小节, 用刀将皮部砍成鱼鳞状, 每瓶插入三节, 使枝条半露于培养料之外 。 经灭菌后, 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三角瓶内 。 置入25℃下培养1个月, 当三角瓶内培养基和短枝上长出大量棕红色的蜜环菌后即得栽培种 。
4、栽培种扩大培养
选直径3厘米以下的新鲜阔叶树枝, 截成30厘米的小段, 用刀砍成鱼鳞状, 将栽培种贴附在鱼鳞口上, 堆积在30厘米深的地窖内 。 然后将木屑树叶覆盖在表层, 保持湿润, 在20~25℃温度下培养2个月左右, 待菌丝长满树枝后, 即可作培养菌材种材 。
5、培养菌材和菌床
于6~7月选杨、柳、桑、枫、桦或栎等木质坚硬的阔叶树上直径10厘米左右的枝条, 截成60厘米的木段, 晒15天, 使含水量70%左右 。 将其砍成一排鱼鳞口 。 每段3~4排, 深达木质处 。 并排放入地窖内, 再将菌枝放入两棒之间, 每行放菌枝2~3枝 。 然后用阔叶树木屑将缝隙填平 。 如此再排上一层 。 并用树叶盖顶, 加盖10厘米厚的土以保墒 。 培养两个月后蜜环菌便可长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