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西红柿叶霉病如何防治 应该用什么药


番茄叶霉病是一种很容易发生的病害 , 一旦该病害难以控制 , 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 , 其抗药性将逐渐增强 。 喷洒时 , 孢子也会分散在空气中 , 并随气流转移到其他叶上进行再感染 。 因此 , 叶霉菌的控制应及早进行 。
广谱杀菌剂的使用百菌清(达克宁)、扑海因(异菌脲)、甲基托布津等 。 这种药物具有广谱、安全、价格低廉、预防效果好等优点 , 但疗效不太好 , 应在发病前使用 , 或配合使用具有突出疗效的药物 。
唑剂的使用腈菌唑(仙生)、氟菌唑(特富灵)、苯醚甲环唑(世高)等药物具有疗效显著、用量少、吸水性强、有效时间长等优点 。 但是使用药物会抑制作物的生长 。 如果连续用药次数超过三次 , 可能会导致番茄叶片变小、变硬、变脆、变黑等 , 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 特别是在冬季低温期 , 特别是在冬季低温期 , 除世界高度外 。 在使用这种药剂时 , 可与布鲁昔内酯(Shidai原、Yunda 120等)、细胞丝裂原等生长调节剂配合 , 以减少油菜素内酯对番茄生长的副作用 。
抗生素类药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 。 这些药剂具有安全、广谱、内吸性强 , 预防效果突出的有点 , 但治疗效果较差 。
根据上述药剂的特点 , 番茄叶霉菌的防治应采用以下药物:当叶片无病斑或发病率小于5%时 , 可选用广谱杀菌剂 , 也可选用较高的抗生素杀菌剂或混合抗生素杀菌剂 。 当发病率大于5% , 且有蔓延趋势时 , 应选择唑类杀菌剂 。 当然 , 有必要与布鲁昔内酯、丝裂原和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合作 。 当疾病特别严重时 , 可将唑类药物与广谱剂或抗生素混合 , 进行全面的预防和控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