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三任书记”兴村记

本文转自:每日甘肃
泾川:“三任书记”兴村记
朱存录(右一)与天津武清蔬菜种植专家深入交流种菜技术 。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 田丽媛 通讯员 宋小龙 李聪
“山大沟深路不平 , 十年九旱地歉收……”这是曾经的挂牌督战贫困村——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的真实写照 。 如今 , 村里群众“走出穷山沟 , 住上新楼房 , 种起大棚菜” , 日子越过越红火 。
朱家涧村的蜕变 , 离不开3任村党支部书记一棒接一棒的心血 。
“老书记”一心为搬迁
2004年1月 , 朱存录任朱家涧村党支部书记 , 一干就是16个年头 。
“一亩菜 , 十亩田 , 辛辛苦苦一整年 , 到头手里没有钱 , 村里的男娃娃娶媳妇比登天还难 。 ”说起过去 , 朱存录无奈得直摇头 , “以前村部只有几间土房 , 我们开会都是点个煤油灯 , 一份报纸几个人换着看 。 ”
2015年 , 脱贫攻坚的擂鼓“敲响” 。
朱家涧村被夹在山旮旯里 , 300多口人分别居住在8个山头上的土窑洞里 , 生活条件艰苦 , 实施易地搬迁成了朱存录唯一的指望 。
政策虽好 , 群众思想的转变却没有那么快 。
“住楼房 , 我们吃啥喝啥呢?”一个叫朱秉的老人带头反对 。
为了打消朱秉的顾虑 , 朱存录和村组干部先后13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 , 还把他请到新修楼房现场参观 。 最终 , 朱秉想通了 。
在说服朱秉的同时 , 村组干部、帮扶干部还挨家挨户上门做其他群众的思想工作 。
2019年6月底 , 随着朱存录一声令下“搬” , 朱家涧村125户全部搬进了移民新村——朱家涧移民新村 。 这里 , 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中心、村史馆、图书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
泾川:“三任书记”兴村记
【泾川:“三任书记”兴村记】吕志坚(左一)和同事帮忙分装甜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