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的由来


【余氏的由来】1、源于姬姓 ,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 。由余是周携王姬余臣(字伯服)的子孙(另一说是晋国姬叔虞之后) , 在出使秦国时 , 秦穆公见其有才 , 于是用计留作己用 , 任其为上卿 。由余在任期间 , 为秦穆公制定攻讨西戎蛮族的策略 , 助秦灭西戎十二国 , 使之拓地千里 。由余的后人以其名作为姓氏 , 称由氏和余氏 。
2、源于姒姓 , 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 , 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大禹有妻涂山氏 , 据《姓氏考略》记载:“传夏禹之后有余氏” 。禹生有三子 , 大儿子启 , 继禹而为天子 。次子宰 , 被封为显 。三子空 , 又名罕 , 被封为余度王 , 其后以封地为氏 , 称余氏 。
3、源于地名 , 出自蜀道褒斜栈道(褒斜亦称褒余) ,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难》中对褒余栈道有明确的描述 。世代居于褒余栈道沿途之民众工匠、驿站官吏、商家栈伙等 , 其中以陕西汉中一带秦姓为主的流民 , 皆有居地名称为姓氏者 , 称褒余氏、褒斜氏 , 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褒氏、余氏、斜氏 , 余氏读音作xié(ㄒㄧㄝˊ) 。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 。按文献记载 , 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 , 后增补到504个 , 其中单姓444个 , 复姓60个 。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 , 对姓氏进行了排列 , 而且句句押韵 ,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 , 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 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 , 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 , 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