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数字化评价体系的生命力

数字化评价体系的生命力:一个简单的普洱构造 , 同时赋予构造中数字的含义 , 已经可以最简单的说明很多问题 , 数字化中 , 有很多是强制规定下的度量关系 , 信息可以传递 , 也可以表达 。信息传递 , 是茶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 , 例如茶韵、茶滋、香气、香型 , 都是无法用文字来准确描述的 , 信息中的传递和表达出现障碍 。当本文做出一个构造 , 提炼出茶韵的最主要特征 , 并考虑普洱其它必须的特征 , 赋予各个数字化的含义时 , 一个基本的框架接近完成 , 初步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 , 对于不能用数字化的特征还是强调用经验与反复对比标杆茶的方式来解决 。
【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数字化评价体系的生命力】这套体系是个体验式的比较评价体系 , 不会人人的体验相同 , 但是在个人的体验上 , 会有自己的排序 , 也就是这套东西是基于每个人需要对茶的敏感性 , 需要必须的经验 , 还需要正确的方法 , 每个人的评价都不会统一 , 统一的是思想 , 而不是冰冷的数字 。最大的问题 , 出现在茶性表现受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环境、人的心情、人的健康状态、茶品本身的状态等等 。
但是好茶始终是会发光的 , 一时没感受到 , 不代表茶不好 , 环境合适的时候 , 好茶的表现就会出来 , 而差的茶品 , 如论如何都不会超常发挥得到高等级的评价 。
当有了一个基本的、涵盖普洱主要特征的工具出现 , 就使得信息的交流有了依据 , 信息交流障碍的突破 , 就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 , 茶友间的交流、互动 , 可以从多方面确立一个好茶 。
数字化评价体系的生命力 , 就是建立在茶友间的交流、互动之上的 , 不断得以完善总结 , 或许未来还有更加简单、全面、正确的评价、交流工具的出现 , 那就是本文对普洱发展的愿望了 。
茶与禅:物与心 , 看似并无关联 , 古人确深刻体会到并发展成茶禅一味的境地 , 从净心开始 , 物与心的联系纽带 , 就是茶韵 , 正是茶韵把物质转化为精神上的享受 。一个正确的冲泡规范完成后 , 静心进入禅境 , 细细体验茶韵带来的美好享受 , 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 , 这才是茶要表达的最高境界 。
口腔刺激是短暂的 , 茶韵是长久的 , 茶的灵魂在茶韵上 , 不是在口腔刺激上 , 冲泡过程结束 , 品茗并没有结束 , 只是开始 , 是个境界的到达与精神升华的过程 , 我们常常看到这个过程被人为破坏了 , 目前流行的普洱评审中那一排排的杯子、茶友相聚那连环多款茶的冲泡 , 都是破坏了茶的灵魂表达 , 那不是真正的茶的境界 。
仓储的困扰:历史上 , 普洱新生茶 , 都是以即时品茗为目标成茶 , 这点无疑 , 无论“号级茶”、“印级茶”还是“七子饼” , 市面上见到横跨百年的茶品 , 均是如此 , 这点要看清楚 。普洱新生茶 , 晒青制程是传统成茶的基础制程 , 在这个制程下 , 没有对成茶原料进行过多的目标调整 , 除了必要的杀青、揉捻外 , 干燥环节为阳光下自然干燥 , 这个制程下 , 遗留了原料固有的天然属性 , 口感上苦、涩难免 , 正是普洱新生茶的口感不好 , 在实践中又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 , 口感在品茗质量上得以提高 , 才出现了陈化的倾向 , 随着陈化期的延长 , 发现了其它茶类没有的茶韵特性 , 才铸成对普洱生茶陈化意义上的第一本划时代的著作:《普洱茶》 , 在漫长的陈化过程中 , 人类对陈化的目地 , 做出很多的探索 , 包括后来演变出来的普洱熟茶工艺 , 这个目地是对茶类的发展有益的 ,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 也出现了用湿仓、技术仓骗取陈化年份的倾向 , 这个目地当然是有害的 。
当晒青制程的普洱生茶 , 发现经过陈化能提高品茗质量的时候 , 这个过程是相当的漫长 , 湿仓、技术仓试图缩短这个过程 , 在商业利益上是有好处 , 但是带来陈化基础茶质的损害 , 看清历史上有些“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有相当陈化年份的陈茶 , 没有令人激动的表现 , 仅仅是列为普通的陈茶 , 就说明仓储的重要性 , 还有更重要的适茶性 。
本文普洱茶的定义 , 正是在检视了百年历史上 , 留存下来的、令人激动的茶品表现 , 才做出的定义 。
首先是看清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 看清历史上普洱新生茶的成茶基础 , 这有几条关键性的因素:
第一点:历史上普洱新生茶的成茶是晒青制程 , 这个制程保留了自然转化的基础 , 第二点:历史上普洱新生茶的成茶没有后期转化观念 , 这个观念是人类后期实践中才发现的 , 得益于那个先天的制程 , 第三点:历史上普洱新生茶的成茶或无(古代)或有(现代)都是在新生茶上的口感和所谓的质量上的统一而出现的工艺、拼配上的操作 , 原料分级和拼配就是典型 , 没有转化快慢和方向的观念 , 检视70-80年代后期的拼配茶 , 应该进入普洱茶状态的茶品 , 很少很少 , 既然有出现的 , 就说明成茶上的原料选择出现问题 , 重口感和所谓的分级外观 , 造成普洱茶的断代 , 这里排除仓储不良者 , 第四点:陈化过程发现并形成趋势之后 , 大量的、成行业规范的进仓 , 在仓储条件不明确的条件下 , 一味湿仓或者后来改进的技术仓 , 损害了陈化的基础茶质 , 后果是成为普通的陈茶 , 造成一种这样状态的茶就是普洱茶的错误 , 从历史上总结经验 , 扬弃错误 , 保留正确的东西 , 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
历史上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决定性、成为必要条件之一的晒青制程 , 要保留 ,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
历史上偶然成为普洱茶的茶品 , 要分析成茶的条件、仓储环境的条件 , 这个是目前最为困难的问题 , 湿仓 , 历史上证明是损害茶质的行为 , 太干的仓储于转化快慢问题不力 , 哪里是适合的条件?
仓储环境问题更加重要 , 如果需要后天的微生物参与转化 , 那么问题将更加复杂起来 。仓储条件和仓储环境 , 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 需要实践来证明 , 一个周期现在看来大概需要20-30年时间 , 加上成茶原料的选择、转化快慢的研判、转化方向的研判 , 这些因素会造成庞大的资金、时间上的压力 , 个人研究变得无法进行 。
我们现在不知道普洱茶出世需要的条件 , 完全不知道 , 我们仅仅知道世上存在普洱茶 , 我们还知道存在大量的陈茶 。如果是偶然出现普洱茶的状态而没有实践意义上的指导 , 这对发展是相当不力的 。问题不能回避 , 但是相当无奈 , 困扰就在这里 。如果寄希望于偶然 , 那么整个行业是没前途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