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子

娑罗子《中国药典》:娑罗子拼音Suō Luó Zǐ
英文名SEMEN AESCULI
别名梭罗子
来源本品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 var. chekiangensis (Hu et Fang)Fang 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似板栗,直径1.5~4cm 。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多抽皱,凹凸不平,略具光泽;种脐色较浅,近圆形,约占种子面积的1/2至1/4;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有的不甚明显 。种皮硬而脆,子叶2,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粉性 。无臭,味先苦后甜 。
炮制除去外壳及杂质 。用时打碎 。
性味甘,温 。
归经归肝、胃经 。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和胃止痛 。用于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
用法用量3~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娑罗子拼音Suō Luó Zǐ
别名莎婆子(《百草镜》),武吉(《杨春涯经验方》),苏罗子(《药材资料汇编》),开心果(《江苏植药志》),索罗果(《陕西中药志》),梭椤子(《陕西中草药》) 。
出处《纲目》
来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或天师栗的果实或种子 。霜降后采摘,晒7~10天后堆焖回潮,再用文火烘干,烘前用针在果皮上刺孔,以防爆破,且易干燥 。亦有直接晒干或剥除果皮晒干者 。
原形态①七叶树(《留青日札》),又名:娑罗树(《留青日札》) 。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广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5~16厘米;小叶片5~7枚,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6.5厘米,先端窄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疏生细柔毛或无毛,小叶柄疏生细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尖塔形,长18~28厘米;总花梗长6~10厘米,花梗疏生细柔毛;雄花和两性花同株而密生:花小,白色,长1.2厘米;花萼筒形,不整齐的5浅裂,外被短柔毛;花瓣4,椭圆形,上2瓣较下2瓣窄长;雄蕊6~8;两性花的子房上位,有细柔毛,蒴果近于圆球形,顶端扁平或微尖突,密生黄褐色的斑点,3瓣裂,种子1枚,圆球形,直径2.5~4厘米,种脐阔大,占底部的1/2左右,花期5~7月 。果期8~9月 。
野生或栽培,分布甘肃、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等地 。
②天师栗(《益部方物略记》),又名:猴板栗、刺五加 。
落叶乔木,高达25米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6~15厘米,被短柔毛;小叶片5~7,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窄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主脉上疏生细柔毛,下面密生细柔毛,小叶柄有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达35厘米;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梗被有细柔毛;雄花和两性花同株而疏生;花白色,长1~1.5厘米;花萼筒形,不整齐的5浅裂,裂片近圆形,外面密生细柔毛;花瓣4,椭圆形,上2瓣较窄长,外面和边缘密生细柔毛;雄蕊6~8;两性花的子房上位,卵形 。蒴果卵形或倒卵形,顶端突起而尖,外表密生黄褐色斑点 。种子1~2枚,圆球状,种脐约为底部的1/3 。花期5~7月 。果期7~9月 。
野生或栽培 。分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
性状①七叶树的干燥果实略呈圆球形,直径2.5~4厘米,少数达6~8厘米,顶端扁平或微突尖,基部有果柄痕迹,果皮表面棕褐色,粗糙,密布黄棕色的斑点,有三条纵沟,形成三瓣状 。商品常除去果皮 。种子圆球形或不规则的扁球形,坚硬,表面栗褐色,不甚平坦,上端的种脐黄棕色,约占种子的1/2,基部凹陷,有1条稍突起的种脊,沿一边伸至种脐;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子叶肥厚,粉质 。果皮和种皮气味微弱,而子叶味极苦 。以均匀、饱满、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
主产浙江、江苏、河南等地 。
②天师栗的干燥果实与上种相似,主要不同点是:果实卵形或倒卵形,长3~5厘米,直径2.5~4厘米,顶端突起而尖 。种子的种脐约占种子的1/9;断面多数淡橡色,品质较前种为次 。
主产陕西 。此外,四川、贵州、湖北等地亦产 。
化学成分七叶树种子含脂肪油31.8%,淀粉36%,纤维14.7%,粗蛋白1.1%,脂肪油主要为油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 。
同属植物日本七叶树的种子中分出玉蕊醇C、七叶树甙元、眼七叶树甙元和16-脱氧玉蕊醇C 。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外壳,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
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杀虫 。治胃寒作痛,脘腹胀满,疳积虫痛,疟疾,痢疾
①《益部方物略记》:"久食已风挛 。"
②《通雅》:"能下气 。"
③《纲目拾遗》:"葛祖遗方,治心胃寒痛,虫痛 。""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烧存性研末 。
注意《陕西中药志》:"气虚及阴虚者忌用 。"
复方①治胃痛:娑罗子一枚去壳,捣碎煎服,能令虫从大便出,三服 。(《百草镜》)
②治九种心痛:娑罗子烧灰,冲酒服 。(《杨春涯经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娑罗子拼音Suō Luó Zǐ
英文名Chinese Buckeye Seed, Wilsom Buckeye Seed
别名天师栗、娑婆子、武吉、仙栗、开心果、苏罗子、索罗果、梭椤子、
出处1.《益部方物略记》:天师栗,专蓬若橡 。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也 。似栗昧美,惟独居为异 。
2.《留青日札》:婆罗树出西番海中 。株甚巨,每校生叶七片 。有花穗甚长而黄,如票花 。秋后结实如栗,可食 。正所谓七叶树也 。
3.《药性考》:娑罗子,一枝七叶九叶,苞如人面,花如牡丹,香白 。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浙江七叶树或天师栗的果实或种子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esculus chinensis Bunge2.Aesculus wilsonii Rehd.
采收和储藏:10月间采收成熟果实,晒7-8天后,再用文火烘干至足干,烘前用针在果皮上刺扎,以防爆破,且易干燥 。亦可直接晒干或剥除果皮晒干 。
原形态1.七叶树,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宽广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5-16cm;小叶片5-7枚,长椭圆形或卯状披针形,长8-18cm,宽2-6.5cm,先端窄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疏生细柔毛或无毛,小叶柄疏生细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尖塔形,长18-28cm;总花梗长6-10cm,花梗疏生细柔毛;雄花和两性花同株而密生;花小,白色,长1.2cm;花萼筒形,不整齐的5饯裂,外被短柔毛;花瓣4,椭圆形,上2瓣较下2瓣窄长;雄蕊6-8;两性花的于房上位中有细柔毛 。葫果近于圆球形,顶端扁平或微尖突,密生黄褐色的斑点,3瓣裂 。种子 l枚,圆球形,直径2.5-4cm、种脐阔大占底部的l/2左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
2.天师栗,落叶乔木,高达25m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6-15cm,被短柔毛;小叶片5-7,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0cm,宽3-8.5cm,先端窄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主脉上疏生细柔毛,下面密生细柔毛,小叶柄有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达35cm;总花梗长达10cm,花梗被有细柔毛;雄花和两性花同株而疏生;花白色,长 l-1.5cm;花曹简形,不整齐的5浅裂,裂片近圆形,面密生细柔毛;花瓣4,椭圆形,上2瓣较窄长,外面和边缘密生细柔毛;雄蕊6-8;两性花的子房上位,卵形 。葫果卵形或倒卵形,顶端突起而尖汐〔表密生黄褐色斑点 。种子1-2枚,圆球状,种脐约为底部的 1/3 。花期5-7月 。果期7-9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阔叶林中 。
资源分布:1.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江苏、浙江、河南北部有栽培,仅秦岭地区有野生 。
2.分布于江西西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生物学特性,为半阴性树种,耐寒 。喜湿润肥沃土壤 。
栽培技术,用种子或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因种子寿命短,故需随采随播,如来不及播种时,也应将种子埋于泥炭土中放阴凉处,并须随时检查,防止霉烂 。点播行株距16-24cm,播种时应注意将种脐向下,保持土壤湿度约3-4星期出苗 。幼苗忌阳光直射,应搭棚遮荫 。北方,当年秋末掘起,入窑过冬;第2年冬前于根际培土,并用稻草包扎过冬,第5年后即可不需防寒 。插插繁殖:多用根插,春季可在温床扦插;初夏可用嫩枝于沙盒内扦插,亦能成活 。
性状性状鉴定:1.七叶树的干燥果实略呈圆球形,直径2.5-4cm,少数达6-8cm,顶端扁平或微突尖,基部有果柄痕迹,果皮表面棕褐色,粗糙,密布黄棕色的斑点,有三条纵沟,形成三瓣状 。商品常除去果皮 。种子圆球形或不规则的扁球形,坚硬,表面栗褐色,不甚平坦,上端的种脐黄棕色,约占种子的1/2,基部凹陷,有 l条稍突起的种脊,沿一边伸至种脐;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于叶肥厚,粉质 。果皮和种皮气味微弱,而子叶味极苦 。以均匀、饱满、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
2.天师栗的干燥果实与上种相似,主要不同点是:果实卵形或倒卵形,表面斑点较稀,果壳干后厚约1mm 。
显微鉴定:1.七叶树:种皮解离组织:1.1.种皮表皮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38μm,壁略不均匀增厚,角部有锥状工瘤状突起;断面观类长方形或类方形 。
1.2.种皮下皮细胞卵圆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长径25-93μm,短径21-43μm,壁稍厚,纹孔及孔沟较稀疏 。
1.3.种皮分枝细胞较大,类圆形、类多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长径68-162μm,短径18-68μm,有长短不一分枝,壁稍厚,纹孔大小悬殊,多集成纹孔域 。
2.天师栗:表皮细胞角部锥状或瘤状突起不明显;下皮细胞较少,长径31-55μm,短径21-40μm;分枝细胞较多,长径53-150μm,短径13-52μm 。本品以大小均匀、饱满、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
化学成分七叶树种子含脂肪油31.8%,淀粉36%,纤维l4.7%,粗蛋白1.1% 。脂肪油主要为油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 。同属植物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1.的种子中分出玉蕊醇C(Barringtogenol C)、 七叶树甙元(Aesci-genin)、原七叶树甙元(Protoaescigenin)和16-脱氧玉蕊醇C 。其中主成分为油酸及硬脂酸甘油酯,另含淀粉、纤维粗蛋白及七叶皂甙(aescin)等 。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七叶皂甙粉末对致炎物质如:鹿角菜,葡聚糖、醋酸、卵蛋白等引起的大鼠脚掌浮肿;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红斑;醋酸引起的腹腔内色素漏出,羧甲基纤维素引起的炎症囊肿所致的蛋白渗出和白血球游走,以及福尔马林滤纸法引起的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娑罗子总皂甙经不同给药途经均具有抗小鼠急性减压缺氧作用 。即由肾上腺素造成小鼠降低减压耐缺氧的情况下,仍有较强的抗低压缺氧作用,腹腔注射或口服总皂甙均能显着改善由二甲苯导致小鼠耳朵的炎症渗出,其抑制率腹腔注射为87.5%,口服为84.7% 。提示娑罗子总皂甙有抗炎作用 。又有报道娑罗子皂甙具有抗蛋白的肿胀、抗急性渗出、减少毛细管通透性的作用 。经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影响的实验表明,给予娑罗子皂剂量5mg/kg,2-6小时内均具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作用(P<0.01)与氢化可的松20mg/kg的抗肿胀作用基本一致 。娑罗子皂甙可增加大鼠肾上腺与萎缩胸腺重量,一次给药后使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纸,因此其的抗炎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有关 。
2.消肿作用:七叶皂甙对三乙基锡硫酸盐(Triety istannous-sulfate)引起的大鼠脑水肿有保护作用a.t叶皂甙能抑制大鼠由于热伤害引起的水肿;能明显降低因结扎两侧外颈静脉所致的水肿及水钠潴留也可抑制因氯仿引起的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静脉注射七叶皂甙能阻止大鼠由于皮下注射盐酸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 。娑罗子皂甙可抑制组胺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3.促皮质甾酮作用:经大鼠腹腔注射 B-七叶皂甙5mg/kg可使血浆中的皮质甾酮及血糖明显增高,B-七叶皂甙能引起促皮质素(ACTH)的分泌,从而导致了皮质甾酮合成及从肾上腺分泌及质甾酮的增多 。
毒性娑罗子皂甙给兔静脉注射以相当人1次用量的15倍(3mg/kg),其体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大鼠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亦未发现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有异常改变 。表明其在一定剂量下对体内血红细胞无急性破坏作用 。半数致死量 为4.73±0.77mg/kg 。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外壳,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宽中;止痛 。主胸胁;**胀痛;痛经;胃脘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烧灰冲酒 。
复方①治胃痛:娑罗子一枚去壳,捣碎煎服,能令虫从大便出,三服 。(《百草镜》)②治九种心痛:娑**烧灰,冲酒服 。(《杨春涯经验方》)
摘录《中华本草》
【娑罗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