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皮的过程,成语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蝉蜕皮的过程

蝉蜕皮的过程,成语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当一道微不可见的蜕皮线在蝉的背部慢慢裂开的时候 , 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 。当背上的开裂线越来越大 , 直至完全裂开 , 这时的蝉慢慢从裂缝中挣脱出来 , 首先出来的是前半身 , 先头朝下自然的倒挂着 。当蝉的全身即将完全从壳中挣脱出来的时候 , 蝉体会突然旋转 , 使头部昂起向上 , 将两只前爪挂在空壳上 , 全身反转又重新悬挂起来 , 等待双翼的展开 , 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
成语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蝉蜕皮的过程,成语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1、金蝉脱壳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 , 本体脱离皮壳而走 , 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后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 , 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般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
2、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 , 诸葛亮六次攻打中原 , 但都没有成功 。在最后一次进攻中原时 , 他因为过度劳累 , 病情加重 , 不幸病死于军中 , 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 , 诸葛亮在临终前偷偷告诉姜维安全退兵的办法 , 姜维听从诸葛亮的吩咐 , 在诸葛亮死后 , 对外严密封锁诸葛亮去世的消息 。他带着诸葛亮的灵柩 。秘密率领军队开始撤退 。当时 , 与蜀军作战的敌人是魏同军队 , 魏军首领司马懿派军队跟踪蜀军 , 发现蜀军撤退的迹象 , 便派军队迅速追击 。
在这之前 , 姜维命令工匠模仿诸葛亮的样子 , 雕了一个木头人 , 木头人手里也拿着羽毛扇 , 稳稳地坐在车上 。路上 , 姜维又派部下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 , 假装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远地望着蜀军 , 走得非常整齐 , 而且大张旗鼓 , 又见坐在车中的诸葛亮指挥若定 , 不知道蜀军又要耍什么花招 , 因而不敢轻举妄动 。
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 , 非常怀疑这次退兵又是一个诱敌之计 , 于是命令军队往后撤退 , 静静观察蜀军的动向 。姜维马上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 , 指挥主力军队 , 迅速转移 , 安全撤回到汉中 。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经去世后 , 想再进兵追击蜀军时 , 已经来不及了 。
对蝉儿变化的过程想到的成语有哪些 写3个字蝉蜕龙变: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 。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蝉蜕蛇解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 。蝉脱壳 , 蛇换皮 。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 , 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 。形容功劳很小 。常用作谦词 。
蝉联往复:蝉联:连续相承 。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 , 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 , 只想到算计别人 , 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金蝉蜕壳成语故事大全【成语】:
金蝉脱壳
【拼音】:
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释】:
指蝉脱去外壳的蜕变 。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 , 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 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出处】:
出自 元·关汉卿《谢天香》
【举例造句】: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先则人随箫笛 , 后则箫笛随人 , 是金蝉脱壳之法也 。”
【成语故事】:
金蝉脱壳的故事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 , 本体脱离皮壳而走 , 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此计用于国战中 , 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 , 撤退或转移 , 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稳住对方 , 撤退或转移 , 决不是惊慌失措 , 消极逃跑 , 而是保留形式 , 抽走内容 , 稳定对方 , 使自己脱离险境 , 达到己方战略目标 , 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国战中不一定要硬拼硬 , 当感觉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 , 适时的实施转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 , 这个撤退也很讲技巧和方法 , 要不就成溃败之势 , 一发而难以收拾 。要稳步撤退 , 道士先撤 , 变撤边放技能 , 异人中间补心加万骨后撤 , 高甲不必攻击 , 殿后即可 , 当后撤到利于本方的环境和地形时再组织防守或反扑 。
宋朝开禧年间 , 金兵屡犯中原 。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 , 打了几次胜仗 。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 , 要与宋军决战 。此时 , 宋军只有几千人马 , 如果与金军决战 , 必败无疑 。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 , 准备暂时撤退 。金军已经兵临城下 , 如果知道宋军撤退 , 肯定会追杀 。那样 , 宋军损失一定惨重 。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 , 转移部队 。这对 , 只听帐外 , 马蹄声响 , 毕再遇受到启发 , 计上心来 。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 , 当天半夜时分 , 下令兵士擂响战鼓 , 金军听见鼓响 , 以为宋军趁夜劫营 , 急忙集合部队 , 准备迎战 。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 , 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 。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 , 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 。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 , 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 。好吧 , 你擂你的鼓 , 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 。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 , 金兵根本不予理会 。到了第三天 , 金兵发现 , 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 , 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 , 就派军分几路包抄 , 小心翼翼靠近宋营 , 见宋营毫无反应 。金军首领一声令下 , 金兵蜂踊而上 , 冲进宋营 , 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 。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 , 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 , 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 , 羊腿拼命蹬踢 , 鼓声隆隆不断 , 这便是金蝉脱壳的故事 。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 , 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
作为逃跑手段的金蝉脱壳的故事 , 在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 , 金蝉脱壳的故事俯拾即是 。毕再遇、孙坚、祖茂等人从敌军的控制或追击下逃脱都用的这一计谋 。“空城计”中的典例中 , 公子元从郑国撤退时 , 为了防止追击 , 令营帐不拆 , 旗幡不动 , 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间溜出郑国领土 , 也是一出相当出色的金蝉脱壳的故事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得胜令】呀 , 走将来揪住吕公绦 。(六贼推倒正末科)(正末唱)哎哟 , 险跌破许由瓢 。鹤泣霜天表 , 猿啼夜月高 , 他将那骏马牵着 。(带云)那马嘶喊咆哮 , 回头有顾主之心 。(唱)可正是马有垂缰报 。(带云)稽首 。(唱)把性命相饶 , 怎生教人无刎颈交 。(六贼下)(俫儿上 , 云)自家是任屠的孩儿 。任屠开门来!(正末云)又是谁叫门?我开开这门 。小哥哥 , 做甚么?(俫云)我问你要件东西 。(正末云)你要甚么那?(俫云)我要你那绦儿 。(正末云)你半的去了 , 我可系甚么那?(俫云)你不与我 , 我就杀了你!(正末云)你要将的去 。(俫云)我再问你要件东西 。(正末云)你又要甚么那?(俫云)我要你那领袍 。(正末云)你将的去了 , 我可穿甚么那?(俫云)你不与我 , 我就杀了你!(正末云)你要呵 , 将的去 。(俫云)我再问你要件东西 。(正末云)你又要甚么那?(俫云)我问你要那颗头 。(正末云)哥哥也 , 连着筋哩 。哥也 , 我和你有甚么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