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如何去根

湿疹多发于炎炎夏日,有过敏体质的人又比一般人容易患上湿疹,瘙痒加上出水,相信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有些人可能还在担忧湿疹会不会传染 , 会不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害处,其实 , 不用担心,湿疹一般来说不会传染,对身体也没有多大害处,只是比较难根除而已 , 因为它总是遇热反复发作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湿疹去根的土方法 。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 , 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
(2)有过敏体质的人 , 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 , 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 。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 。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
4.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 ,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 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 , 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
5.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
6.衣着宜宽松 , 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
7.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 。其实 , 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 。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 , 建立治愈信心 。
中药治疗: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 。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 , 大便燥结加大黄 。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 。也可服除湿丸 。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 。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
(4)针刺疗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 。耳针可取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 。
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 , 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2)鸡蛋馏油:鸡蛋7个 , 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 , 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 , 待蛋 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
(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 。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 。第二日加入轻粉 , 共研细末 。香油调搽 。
(5)包云膏:松香末60克 , 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 。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 。布灰陆续剪去,取所 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
(6)土豆洗净 , 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
【湿疹如何去根】这些都是实用的小方法,不要小瞧我们身边东西,他们对于湿疹去根都有很好的效用,当然,如果身上的湿疹实在很严重还是有必要去医院瞧瞧的 。所以希望大家善用这些小方法,善待自己的身体,使自己放轻松,相信很多的疾病都可以消除 , 湿疹去根就更不用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