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太过自恋怎么办

如今出门你会发现很多的人都会拿起手机自拍 , 走路拍一张,吃饭来一张,或卖萌或搞怪,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但是如果一旦你是患上了中度自恋癖那就不能小瞧了,如果造成自恋型人格障碍就更严重了 。那么太自恋怎么办呢?人们对于自恋怎么治?
到底怎样的行为就是自恋了呢?喜欢自拍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自恋行为吧 。你是否自恋呢?
5大超级自恋癖 这病得治
恃强凌弱型
这种人一般喜欢通过诋毁贬低他人来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口头禅:“你穿的什么东西?。?rdquo;
虚情假意型
这种类型的人总是显得自来熟,常常把你哄得很开心 , 就是为了赢得你对她的好感,然后在背后暗暗鼓劲儿比较 。
口头禅:“哇塞,你的头发也太好看了吧!谁帮你剪的?哦,是他?。⌒? ,那没啥事儿了 , 回见!”
显摆型
很明显,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你有多么白痴,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 。
口头禅:“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昨天纽约时报刚刚说过的啊 。”
腹黑型
当这种人觉得自己受到威胁时,他们通常都会全力反击,打倒那些比自己还厉害的角色 。
口头禅:“我才不相信那些谣传呢,但可别惹我……”
沉迷型
这种人最可怕了,常常需要用吸毒、幻想来满足自己,身边的朋友根本无法理解 。
口头禅:“我是世界之主!” 。
关于自恋
1、自恋是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这种人通过爱自己而产生欲望 , 并不是借助对另一个人的想象、占有或侵略而产生欲望,所以自恋是一种超道德 。
2、自恋也分暗恋或明恋,自我暗恋的人通常内敛,有思想,有内心 , 而太容易表现给人看的自恋是自私 。
3、经常有优质自恋的人会把自我肯定的方式带给别人,他们擅长自我肯定 , 也容易肯定别人他们在乎自己的感受,也容易在乎到别人的感受并且因自恋产生的自尊----而尊重别人 。。而丑人容易蠢 , 容易缺休养,因为不敢在夜晚反思自己 。他们不自爱,当然缺乏德行 。相反,美丽的人会多智慧,因为他们通过夜晚自恋获得能量,顺便反思自己 , 纠正言行与错误观念 。
4、自恋的程度往往与一个人面目灵性的清晰度有关,即 , 美丽的人常由于自我观赏而进入一种我称为“人灵迷幻”的状态,这种剧烈的迷幻中的----镜像里的自我欣赏----会产生剧烈的欲望与成功体验,而滋润身心不过这种人灵迷幻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极美的人偶尔才有,并借助这种终极神秘体验刷新心灵与世界观 。
5、不要把自恋视为可耻,相反,不自恋才是本质的耻辱 。。不要轻易诋毁另一个人的自恋,除非他因自恋获得的能量形成了攻击与侵略人格,这时你需要攻击他的自恋,损伤他产生能量与欲的基础 。
6、每个人表露出自恋的方式不一样,绅士是把自恋转化为得体与优雅,粗人把自恋发展成狂妄与侵略 。
7、很多人通过内心修养可以成佛,佛是某种极度自恋的状态,佛是命大的人,因佛能从自恋中获得能量,青春不老 。其实小编更喜欢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通过一些食物或者保养品来让自己更青春活力,当然心情愉悦也是其中之一 。
产生自恋癖的因素
自恋癖患者很罕见,但据说在西方国家近年来有自恋癖人格特点的人日趋增多 。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有一下几点 。
1、家庭环境
单亲家庭在自恋癖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亲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和亲昵可以是含有成人的内容的 , 常可使孩子产生与尊亲同意识或潜意识 。另外 , 父母是因感情不好而离异的,那么父亲或母亲对对方的怀恨和不满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 使孩子觉得他人都不可爱 , 不宜接触,而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
2、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或他人的面称赞、宠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是社会的主体,父母对孩子是娇宠有加 , 使孩子从小就自视甚高,这常成为自恋癖产生的基础 。
3、心理因素
有的父母对子女,尤其是父亲对女儿,母亲对儿子过分亲昵、宠爱,使有些儿童产生把自己与异性尊亲认做一体的心理而出现自恋癖的倾向 。
4、缺少同龄伙伴
我国提倡计划生育 ,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异性和同性伙伴,如果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 , 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甚至还加以阻碍 , 就会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
5、与创伤性经历具备
如有的成年人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等,可使其丧失异性恋或同性恋的兴趣,转而成为自恋癖者 。
心理专家谈自信与自恋
自信等于自恋吗?在很多资料里看到 , 自信与自恋是双胞胎 , 是一样的 。事实上,有很大的区别 。
如果你和自信的人交谈,你会觉得他很棒,自己也很棒,你可以平视他 。如果你和自恋的人交谈 , 你会发现 , 他很棒,你很差!你必须得仰视和追随他 。
在谈话的时候,自信的人会关注你,专注的倾听你 , 不打断你 。而自恋的人会打断你 , 会说我也如何如何,他们更期待你来关注他 。
当然,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而言 , 自恋是自信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命早期,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这也是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 。心理学上将婴儿的这种“无所不能”的状态称之为“原始自恋” 。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 , 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
婴儿随着成长 , 慢慢的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外面还有一个更丰富、并且自己不可能掌握的“别人和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 。即便这样 ,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 ,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称之为“继发自恋”,一个人只有完成这个心理发育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健康的自恋,在后续的生活中才可能获得充分的自尊、自爱与自信 。
如果心理发育出了状况,一直停滞在“原始自恋”的需求中,这样的人就是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看得到自己,看不到他人和世界,很难同情或共情、理解别人,表达中“我”字灰常多;很容易认为别人的任何一个眼神或者外界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和自己有关;时而自信到天堂,时而自卑到地狱;极度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崇拜;更严重的一点的 , 为了保持自己“虚弱的自尊” , 需要不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各种自我激励才能生存或者与人相处 。
【自恋型人格障碍 太过自恋怎么办】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自恋的相关内容,很多人会将自恋与自信混为一谈,看了文章的内容你是否知道了自恋的含义以及导致自恋的因素了呢?那么在了解了自恋相关内容后你是否也知道了自恋怎么治呢?如果一个人太自恋怎么办呢?如果你有这种倾向,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