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双峰驼

阿拉善双峰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
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 。从历史上考证,远在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驯养,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在进行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荒漠草原的生物学特征 。
【阿拉善双峰驼】外形特征
阿拉善双峰驼体质结实,肌肉发达 。头高昂过体,颈长呈“乙”字形弯曲,体形呈高方形 。胸宽而深,背短腰长,膘满时双峰挺立而丰满 。四肢关节强大,筋腱明显,蹄大而圆 。毛色多为杏黄或红棕色 。成年公驼体高170cm,体重400kg 。阿拉善驼的毛色可分为杏黄、紫红、棕褐和白色等4种 。毛色的深浅与所处地带有关 。阿拉善驼的体质大致可分为粗糙紧凑型、细致紧凑型和结实型等3种 。外形呈高方型,个体大小中等 。头短而宽,眼大明亮;胸深而宽,背短腰长 。四肢细长,关节强大,筋腱明显 。全身有七块角质垫,分布于胸、肘、腕、膝等部位 。双峰呈圆锥状挺立,高为30~40厘米,峰间隔为30~40厘米 。乳房小呈四方形 。成年公驼平均体高为172.3厘米,母驼平均体高为168.8厘米 。阿拉善驼又分为沙漠型驼、戈壁型驼两种生态类型 。阿拉善双峰驼役用性能良好,是乘、挽、驮的良好役畜 。挽载重可达1吨,驮运175公斤,日行程35公里,单人骑乘,日可行53公里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以及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 。
生长繁殖
内蒙古1981年统计共有32万峰;甘肃1980年统计共有6.7万峰 。成年公驼平均体高为172.3厘米,母驼平均体高为168.8厘米 。阿拉善驼可产绒毛、泌乳、役用、肉用,母驼繁殖年龄可达20岁以上,终生可产7~10个驼羔 。
阿拉善双峰驼
地域范围
阿拉善双峰驼主要产自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阿拉善盟,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等三个现辖行政区域 。包括巴彦浩特镇、额肯呼都格镇、达来呼布镇等23个苏木镇 。盟境西与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 。地理坐标;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之间,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阿拉善双峰驼体质结实,肌肉发达,头高昂过体,颈长呈“乙”字形弯曲,体形呈高方形,胸宽而深,背短腰长,膘满时双峰挺立而丰满,四肢关节强大,筋腱明显,蹄大而圆 。毛色多为杏黄或红棕色 。分为沙漠型驼、戈壁型驼两种生态类型 。阿拉善驼的体质大致可分为粗糙紧凑型,细致紧凑型和结实型等3种,外形呈高方型,个体大小中等,头短而宽,眼大明亮;胸深而宽,背短腰长,四肢细长,关节强大,筋腱明显 。全身有七块角质垫,分布于胸、肘、腕、膝等部位 。双峰呈圆锥状挺立,高为30-40厘米,峰间隔为30-40厘米 。乳房小呈四方形 。成年公驼平均体高为173.83厘米、平均体长148.35,平均胸围219.24厘米,平均管围20.53厘米,平均体重430.96公斤;母驼平均体高为169.32厘米,平均体长142.81厘米,平均胸围209.43厘米,平均管围18.11厘米,平均体重414.49公斤 。阿拉善双峰驼役用性能良好,是乘、挽、驮的良好役畜 。挽载重可达1吨,驮运175公斤,日行程35公里,单人骑乘,日可行53公里 。2、内在品质:驼肉是一种含动物性蛋白质较高的瘦肉型肉类 。肌纤维虽较粗,但无异味,又由于骆驼的脂肪沉积,绝大部分是在两峰和腹腔两侧,皮下脂肪很少,肌纤维间更少 。肉质含水率在76.1%左右,蛋白质含量大于20.8%,脂肪含量在2.2%左右 。骆驼肉益气血,壮筋骨,润肌肤,主治恶疮 。其驼峰味甘胜温无毒,具有润燥、祛风、活血、消肿的功效 。而骆驼奶性微热,具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之功效,可用于百病之后恢复期的身体虚弱以及除硫酸铜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 。3、安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强化对养殖区域的管理,严格执行NY5028、GB18596、NY/T388、NY5045、GB5410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国家标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