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怎样才能种植出优质黄连


一、生长习性
黄连喜高寒冷凉环境, 喜阴湿, 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 。 野生多见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区, 栽培时宜选海拔1400—1700米的地区 。 植株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4℃, 低于8℃或低于5℃时植株处于休眠状态 。 种子有胚后熟休眠特性, 经3—5℃的低温湿沙贮藏5—6个月, 即可解除休眠, 发芽率可达90%左右 。 种子寿命受贮藏条件的影响很大, 干藏和常温湿沙藏均不易保持种子较长寿命 。 一般在一2—O℃和~定的湿度条件下能保持种子的多年生命力 。

【种植】怎样才能种植出优质黄连

文章插图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黄连对土壤要求较严, 以上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好 。 土壤PH5.5—7为宜 。 忌连作 。 早晚有斜射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地最为适宜, 但坡度不宜超过30℃ 。 传统多用搭棚栽连 。 现多利用林间栽连或同其它作物套作 。 林间栽连时, 宜选用郁闭度较好的矮生常绿或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为好, 不宜选用高大乔木 。 整地前进行熏土, 方法是:选晴天将土表7—10厘米的腐殖土翻起, 拣净树根、石块, 待腐殖土晒干后, 收集枯枝落叶和杂草进行熏土 。 此法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病虫害和杂草 。 熏土后, 耕翻15厘米, 拣净树根等杂物, 每亩施入农家肥4000千克左右作基肥, 耙匀整平, 作成宽1.5米、高30厘米的畦, 畦沟宽50厘米 。 畦面略成弓形 。
2、种植方法
(1)播种:直接采收后的种子可在夏季播种, 贮藏后的种子宜选在10—11月播种 。 亩播量2.5—3公斤 。 播种前用细腐殖质土20—30倍与种子拌匀, 按量撒播畦面, 播后稍压, 覆盖细土 。 冬季干旱地区, 播后盖一层落草, 以保持土壤湿润 。 翌春解冻后, 揭去盖草, 以利出苗 。 夏播较少采用 。
(2)移栽 :幼苗移栽可在2—3月、6月或9—10月3个时期进行, 尤以6月移栽最好 。 但低海拔地区直在2—3月或9—10月移栽 。 移栽宜在阴天或雨后晴天进行, 取生长健壮、具4片以上真叶幼苗, 连根挖起, 剪去部分须根, 留2—3厘米长, 按株行距各10厘米, 正方形栽植, 深度视移栽季节和苗大小而定, 春栽或苗小可栽浅些, 秋栽或大苗可稍深些, 一般为3—5厘米, 地面留3—4片大叶即可 。 通常上午挖苗, 下午栽种, 如起挖的苗, 当天未栽完, 应摊放阴湿处, 第二天栽前如移栽时, 用0.05—0.1毫升/升(ppm)的ABT生根粉浸根10分钟, 可明显提高黄连苗移栽成活率, 促进其生长发育 。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 翌春3—4月出苗, 出苗前应及时除去覆盖物 。 当苗具1—2片真叶时, 按株距1厘米左右间苗, 6—7月可在畦面撤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腐殖土, 以稳苗根 。 荫棚应在出苗前搭好, l畦1棚, 棚高50—70厘米, 郁闭度控制在80%左右, 如采用林间育苗, 必须于播种前调整好郁闭度 。
(2)补苗:黄连苗移栽后, 常有死苗, 一般6月栽的秋季补苗, 秋植者于翌春解冻后补苗 。
(3)中耕除草:育苗地杂草较多, 每年至少除草3—5次, 移栽后每年2—3次, 如土壤板结, 宜浅松表土 。
(4)追肥、培土:育苗地在间苗后, 每亩施稀粪水2000千克, 8—9月再撒施干牛粪200千克, 翌春化雪后, 再施人以上肥种, 但量可适当增加, 移栽后2—3月, 施回次稀粪水, 9—10月和以后每年3—4月和9—10月, 各施肥1次 。 春肥以速效肥为主, 秋肥以农家肥为主, 每次每亩施2000千克左右, 施肥量可逐年增加 。 施肥后应及时用细腐殖土培土 。

推荐阅读